第一章记忆中的刀鱼
二零二零年二月四日,农历正月十一,立春。
小区开始严管,出入需要出入证了。
和往常一样五点下楼,天还黑着,整个小区没几个人出来。来到小区门口,保安说从今天开始出入需要出入证,还必须得测体温。我说这个挺好,应该的,安全第一。
出了小区来到大街上,大街上没几个人,路灯还亮着,二三六路公交车站那一个人都没有,以前这个时候会有人在那等车,现在都没了。
在街对面有一对老年夫妻在遛狗,都带着口罩。
前面的松山浴池自打过年的时候就关了门,现在依然是大门紧闭,看来疫情不结束是不能开了。
往前走是天下鲜烧烤,朋友开的,他家的烧烤在我们小区附近是最有名的,尤其烤羊腿和烤羊排,已经申请了专利。这次疫情也是关门不敢营业,只能安心等待着疫情的结束。
再往前走就是小公园了,以前这个时候小公园里已经有了晨练的人,现在没有几个,走近一看原来是社区联防人员,胳膊上戴着红袖箍,他们看到我之后把我拦下,其中一个认识我跟我说:“老谭,还是这么早。”
我说:“习惯了,醒了就睡不着。”
他说:“从今天开始先别进小公园走路了,少锻练几天,在家隔离。”
我问:“都这么严重了?”
他说:“那可不,严重,没看新闻说现在都得在家进行居家隔离,没啥事别外出,也别走亲访友的,赶紧回吧。”
我说:“那就回了。”
看来是真的严重了,头两天还觉着离自己很远,都是武汉那边的事,没想到现在已经到了自己跟前儿,咱们不能到前方去参加抗疫,但也别添乱,遵守国家规定老老实实的在家隔离就是对全民抗疫的最大支持。
往回走的时候整条街一个人都没有,来到小区门口保安看到我,问“小公园也不让进了吧?”
我说:“是,不让进了。”
保安说:“现在开始严管了,没事别出来溜达了。”
我点点头,又测了一遍体温,然后进了小区。
到家的时候爱人刚刚起床,看我这么快回来了就问:“今天没锻炼呀?”
我说:“开始严管了,小公园不让进。”
爱人说:“昨天都告诉你了你还不信,非得下楼,我们单位去哈尔滨送货的车三天了,到现在还回不来,要是平时早回来了,被隔离在那了。”
“你们物流的车还隔离?物流车应该不隔离。”我觉得物流的车不应该隔离,现在只有它们在保障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。
爱人说:“现在不管啥车都得隔离,特殊情况特殊对待,今天八点以后我给哈尔滨那边打个电话联系联系,看看能不能回来隔离。”
爱人是做冷链物流的,负责整个东北区,每年的这个时候是她们公司最忙的时候,今年也不例外,她们公司上两天单独准备出十台大型冷链车随时待命,政府一旦下达往湖北武汉运送救援物资的任务随时都可以出发。
我问爱人她去不去,爱人说去不了,轮不到她,她得在家负责整个大区的调度。
看看外面的天开始亮了,到厨房准备早餐。
自从两年前检查出癌症之后一直没上班,在家积极养病。我这是初期,大夫说只要是保持心情愉快,有个好心态,再加上积极配合治疗,癌症也能治愈。我的心态很好,刚知道自己得了癌症那几天心情比较沉重,感觉世界末日到了,自己将不久于人世,有点万念俱灰的感觉。之后慢慢的也想开了,自己不是还没死吗,没死就好好活着,快快乐乐的活着,兴许老天爷眷顾还能多活几年,或者能好呢?现在癌症又不是不能治疗,只要心态好癌症也能吓跑。
我是在内蒙工作的时候检查出癌症的,在那里治疗两个月,病情稳定下来之后回到省城,回来的时候和个好人一样,根本看不出是有病的人,一直瞒着爱人和儿子没告诉她们,自己感觉没啥事,应该能好的。
现在癌症也能治愈,就看自己的心态了。
昨天爱人说:“老谭你在家也没啥事,现在疫情期间也上不了班,你还不如在家写点啥呢,要不然也是整天拿着个手机看视频,时间都浪费了。”
爱人说的也对,现在对我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,不能白白浪费,与其天天无所事事不如干点啥。
爱人说写点东西,写什么呢?
我问:“写啥?我一个厨子写啥?写咋做菜呀?”
爱人说:“随便,写做菜也行,没看抖音上有很多视频都是教人们做菜的,点击率还挺高呢。”
我说:“我不会录视频,还是写吧。”
想到写还真不知道从哪开始写,也不知道怎么写,当了一辈子厨子做了一辈子菜,让一个厨子写东西有点为难。
儿子昨天说从今天开始,学校教练要求每天上午十点开始在家进行训练,要求开直播视频,教练进行遥控指导。
做好早餐招呼儿子起床吃饭。
早餐熬了小米粥,炸了一盘小馒头,拌个一个咸菜,把昨天剩下的炸刀鱼热了热,又做了一个鸡蛋汤。
刀鱼只剩下三块,和儿子说:“都吃了别剩下,要不然浪费,晚上做新的。”
儿子看了看刀鱼,说:“不爱吃,昨天剩的,吃着没有新炸的好。”
现在的孩子都惯坏了,剩菜剩饭几乎不吃。想自己小时候哪管什么剩菜剩饭,能填饱肚子就行。看儿子不吃剩下的刀鱼只好自己夹着吃了。
边吃边对儿子说:“知道吗,爸爸小时候过年要是能吃上刀鱼就高兴的治不了,那算是最好的菜了。”
儿子问:“为什么?过年的时候奶奶不给你做好吃的吗?”
我说:“爸爸小时候家里穷,吃不起刀鱼,也就是过年的时候能吃上一顿。”
想给儿子上一堂忆苦思甜的家庭教育课,但是看他一副满脸不相信的表情想想还是算了。现在的孩子没吃过那些苦,也没受过穷,一家就一个孩子,都是从蜜罐里长大的,就算是跟他说他也是不理解,说了等于白说,白白浪费口舌。
小的时候家里穷,我们家一共姐弟六人,我头上有五个姐姐,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儿,也算是宝贝疙瘩。父亲常年有病,在我七岁的时候离开了我们。
父亲走后母亲领着我们姐弟六个过日子,那时候的日子苦呀。
只有到过年的时候家里才会买上三、五条刀鱼,刀鱼是最好的过年菜了。
对大山里的孩子来说,鱼有时候一年都见不到,就别说海里的刀鱼了。
年三十中午,母亲把刀鱼拿出来简单的收拾一下,切成段,下到锅里炖上,炖刀鱼的时候加上一块豆腐一起炖,要不然孩子多,那几块数过来了的刀鱼根本不够吃。刀鱼头是不扔掉的,和刀鱼段炖在一起。
过年的时候炖刀鱼在我们家是最好的年菜,剩下的就是炖酸菜,炖豆腐,再炒个鸡蛋。鸡蛋也是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,平常日子鸡蛋是不吃的,而是攒起来卖钱来维持家里的日常花销。
豆腐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做一顿。每年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之后,母亲泡上五斤黄豆,泡一天,然后三姐和四姐把泡好的黄豆用水桶挑着挑到磨坊,在那排队磨豆腐。村子里就一个磨坊,是过去老式的石磨。别人家磨豆腐用毛驴拉磨,我们家没有毛驴,三姐和四姐一人一个推磨杆,一左一右的推着石磨,转圈磨豆腐。
过去的年很穷、很苦,但是有盼头、有滋味。
由于是家里唯一的男孩,还是老疙瘩,很多时候很吃香,姐姐们也都护着我。
年三十的晌午饭是记忆中最香的一顿饭。
挨着母亲吃饭,母亲把最好的、肉最多的刀鱼段夹给我吃。姐姐们每人夹一块刀鱼,吃完之后就是吃炖刀鱼里面的豆腐,不再吃刀鱼。一碗刀鱼炖豆腐也没几块刀鱼,姐姐们就是尝个味道,把剩下的刀鱼都留给我。
小时候不懂事,觉得这很正常,也不管那些就是大吃特吃。
等长大了一点,好像是八岁的时候,看到母亲在吃刀鱼头。母亲吃的很慢,很小心,将刀鱼头一点一点的拆解下来,把骨头一块一块的送进嘴里,用嘴含着,吸吮上面的味道,吸允完把骨头吐出来,再去吃下一块。等吃到刀鱼的两个牙时我发现母亲的嘴角流血了
看到母亲嘴出血,我的心揪了一下。
“妈,你嘴出血了。”我提醒母亲。
母亲用手擦了一下嘴角,说:“没事,刮了一下,这鱼牙还挺硬。”
我说:“妈,你吃鱼肉吧。”
母亲说:“你吃,妈不爱吃,妈乐意吃鱼头,比鱼肉有味儿。”
我那时上小学一年级,已经懂事了,于是偷偷的留了一个鱼头,等吃完饭的时候悄悄地在外屋地背着母亲吃。刀鱼头吃起来很费劲,并且只有一点儿鱼味儿,鱼骨头挺硬,尤其是鱼嘴鱼牙根本没有肉,一个不小心就会把嘴划破流血。我也被鱼牙划破了嘴,用手擦了一下嘴角,看着留在手上的血,说实话那一刻我的心不是滋味,有针扎似的疼。
我爱吃刀鱼,也痛恨刀鱼。
母亲爱吃刀鱼,可总是吃鱼头,把最好吃的鱼肉留给了我。
我的母亲呀!
当了厨师之后在厨房里总会做刀鱼这道菜,有炸刀鱼、煎刀鱼、炖刀鱼、焖刀鱼、红烧刀鱼、干烧刀鱼等等,这些刀鱼的做法我都做过,并且也研究出刀鱼的其他做法,但是怎么也没做出小时候母亲做的刀鱼味道,还有那个记忆中的年味儿。
现在的刀鱼比过去大多了,鱼头也大了许多。有时候看到厨房师傅把刀鱼头直接扔掉感到心疼,捡起来收拾干净,师傅们问我捡刀鱼头干什么。
笑笑对他们说:“给你们做一道刀鱼头的菜。”
把刀鱼头收拾干净洗好了,放到盆里用盐和料酒腌一下,拿块大豆腐打成大厚片。然后闭上眼睛,想想小时候母亲炖的刀鱼那香喷喷的味道,然后睁开眼睛开始制作。
没有什么复杂的工序,就是忘记自己是个厨子,也忘记厨房里那些叫人眼花缭乱的调料,很简单,加点酱油、加点盐、放点花椒、大料、葱花、大蒜,小火慢慢的炖,用心的炖,就像母亲过年的时候给我们姐弟炖的刀鱼一样,慢慢的、仔细的炖。
当香味第一次飘出来的时候闻一闻,打开盖子,加一点葱花进去,小火继续炖五分钟,等香味再次飘出来的时候就炖好了。
把一锅炖好的刀鱼头炖豆腐端到师傅们面前,叫大家品尝品尝。
师傅们开始拿着筷子品尝,说实话所有的师傅都吃得喷香叫好,问我这是什么做法,这么好吃。
什么做法?返璞归真,原汁原味,妈妈做法。
这是只有经历过之后才有的感悟,也许这辈子也就能做出那么一回好吃的刀鱼头。
第2章咸菜疙瘩
有人说贫穷能改变一个人。
贫穷是一块磨刀石,能磨练人的意志,让人坚强。
贫穷不是一个结果,只是一个经历而已。
怎么说呢,从小就是穷日子,对贫穷没有什么感觉,觉的一切都很正常。吃不上好吃的就不吃,母亲贴的玉米面大饼子是最香的,也是最爱吃的。直到现在还是爱吃玉米面大饼子,觉的它比大米饭好吃。
没有新衣服就不穿,家里缺钱水总是不缺的,旧衣服洗干净了照样穿,穿在身上一样遮风挡雨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